《身體我的名片》售票演出

身體我的名片 I Am My Body

時間|2020.11.22 (日),11:00-17:35

地點|樹林藝文中心演藝廳

總長|6.5 小時

票價|NT$ 600
本演出含部分裸露畫面,敬請斟酌入場

購票時劃位,對號入座、一票到底

演出間每 75 分鐘有一中場休息 15 分鐘,午間休息 60 分鐘

藝術家:

11:00-12:20 陳逸恩/林祐如/彭丞佑/蘇品文

12:35-13:50 貓肉先生 Mauro Sacchi/吳郁嫺/黃懷德/鄭志忠

14:50-16:05 鍾長宏/林文中/顏鳳曦/余彥芳

16:20-17:35 陳維寧/楊乃璇/周書毅/瓦旦・督喜 Watan Tusi

超值看:一張票看四場,600 元就能擁有 6.5 小時超值舞蹈享受。


一個史無前例的大膽計畫,空前絕後的黃金陣容,長達 6.5 小時的演出,16 位藝術家,每人 15 分鐘,在 15 分鐘內以舞蹈、演講、問答的方式,分享他們的跳舞歷程——為什麼走上跳舞路?跳舞的過程中最難的事情?什麼時候特崩潰?什麼時候特開心?


從芭蕾到踢踏,從街舞到阿根廷探戈,這是一個給所有人的舞蹈節目,無論是剛開始認識舞蹈,或是已經愛上舞蹈,這一次,各路舞蹈高手齊聚一堂,跟你面對面。

 

策展人:陳武康、蘇威嘉
專案經理:夏曼青
行政統籌:魏琬容
燈光設計:徐子涵
舞台視覺統籌:廖音喬

舞台監督:孫唯真

平面設計:李尋歡
劇照攝影/演出紀實:陳韋勝
宣傳片拍攝:陳冠宇
宣傳片製作:蘇威嘉
驫舞劇場行政團隊:簡靖慈、楊蓉、莊程光
OISTAT行政團隊:王晨馨、陳韋屏、邱宇暄、王廷娜、游偲昀


主題曲製作
作曲/編曲:柯智豪
作詞:魏琬容、王晨馨
演唱:陳武康
錄音:許智敏
後製:佳聲錄音室

共同主辦:新北市政府、新北市文化局、驫舞劇場
策展:驫舞劇場-陳武康、蘇威嘉
共同策展:OISTAT國際劇場組織
合作夥伴:女兒保養、L. ERICKSON、馬里珈琲マリコーヒー、麗華西點、秀泰生活樹林店、來發咖啡所、卡好屋有限公司、游豐盛橡膠有限公司

陳逸恩

前雲門2 舞者,因為對創作的想望踏入當代舞的世界。19歲參與第一屆「下一個編舞計畫」後,持續自身創作,2014年自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畢業後,同年參與國藝會新人新視野專案並與小事製作首次合作作品《日子》。

2015-2018年於雲門2 擔任舞者,參與編舞家鄭宗龍《來》、《十三聲》等作品。離開後獲文化部補助,前往法國巴黎駐村交流,並獲波蘭 Solo Dance Contest 獨舞比賽第三名。

林祐如

花蓮人,現為獨立藝術工作者,愛跳舞愛玩愛創作。2010年赴法國 Treignac 駐村,同年因國藝會「新人新視野」開啟個人創作。2014年赴巴黎 Cité des Art 駐村,返台後關注土地教育與人文發展脈絡,並正視藝術、商業與娛樂的關聯性。2018年受邀任國家兩廳院長期駐館藝術家,期間參與「和好玩實踐室—非視覺藝術創作體驗工作坊」將藝術創作的表達性分享給一般大眾及不同類別身障者。近年作品擴及各類型藝術節、劇場與非劇場空間、多媒體、時裝秀場等不同領域。

2001年開始鑽研美式踢踏舞,曾多次於國內外公開演出。2007年編導大型製作《踢踏密碼》,以創意節奏在觀眾的心中烙下深深的一印。2008年獲國家藝術基金會補助「彭丞佑赴美進修踢踏舞計劃」赴紐約進修。2011年創作《異響+》,以踢踏節奏結合音樂訴說一段段動人的故事!

曾與藝文團體及藝人合作,如:張韶涵、許茹芸、梁一貞、張礎安、朱宗慶打擊樂團、廸廸舞蹈劇場、驫舞劇場、 擊樂劇場等。

蘇品文

臺灣(歹)查某,看名字常被誤認為是男的。

以身體為創作形式,獨立藝術家、舞蹈(?)、自由意志、三十七歲單身女人、吃素、熱愛騎檔車,Skoliosexual。

長期關注女性議題,跳脫以視覺為觀看基礎的舞蹈模式,將舞蹈視為觀念藝術,不能只為美學服務;2018年開始「蘇品文女性主義三年計畫」於臺北藝穗節發表獨立編舞《少女須知》一系列單人(Single Body)作品。

貓肉先生 Mauro Sacchi

Mauro「貓肉先生」來自義大利的 Gallarate 人,貓肉先生創作藝術總監。獨立創作者(編舞編劇,展覽)、導演;舞蹈戲劇構作、演員、舞者、人。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系研究所,喜歡:人體、接觸、人類互相互動可能性,不無聊的舞蹈劇場作品;更喜歡:making stuff、authentic stuff。身體什麼都可以說,什麼都可以代表。請問,妳/你想說什麼,正在說什麼?

吳郁嫺

現為獨立創作、表演、教學者,身體訓練主要為街舞,擅長 Locking、Popping、Hip Hop 風格,也接受佛拉明哥、舞踏的訓練。曾多次赴美、歐跟隨街舞歷史脈絡中的重要原創者及世界知名舞者學習,近年亦投身於非裔美人樂舞歷史脈絡的探究,並有意識地長期關注街舞生態中的性別議題。2005年開始跟隨泰雅族藝術家碧斯蔚.梓佑 Pisui Ciyo 學習佛拉明哥樂舞;泰雅族傳統歌;賽夏族矮靈祭祭歌等,曾多次參與 Pisui 的劇場作品。

她的創作聚焦在將多年累積的身體經驗交疊、搓揉、拼貼、解構,透過創作的實踐,使相異的身體、美學、文化、知識能夠超越分歧而進行對話。同時,她也積極發展去除符號、技術/音樂導向,轉而向內探索的街舞動能與表演狀態,嘗試讓街舞身體從脈絡中解離出來,以回應及挖掘當代街舞如何與劇場語言交融、對話的提問。

黃懷德

近年備受矚⽬的新⽣代編舞家,雲⾨2的駐團編舞者,作品曾入圍第14屆台新藝術獎,2008年國⽴台灣藝術⼤學舞蹈系畢業,2009年加入驫舞劇場。2015年受邀雲⾨2春⾾編舞,2016再/度受邀參與春⾾編舞。作品曾入圍台新藝術獎,重要作品有《兩條線》、《時間旅⾏》、《我有⼀張椅⼦》、《暫時⽽已》、《亮》等。

鄭志忠

資深小劇場工作者。柳春春劇社前任駐團編導,曾為臨界點劇象錄劇團團員及行政(1989-1996)。主要演出作品:法國盲點劇團《1949 if 6 was 9》與《敲天堂之門》、臨界點劇象錄《阿女.白色瑪格麗特》、《日蓮-喃喃自語的島》、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《30P:不好讀》、創作社劇團《瘋狂場景》。身體氣象館「亞洲相遇匯演計劃 (AsiaMeetsAsia)」《狂人日記》。陳界仁《名色相》、《幸福大廈I》、《中空之地》。編導作品包括柳春春劇社《光明之路三部曲之序曲・變態》、《春天》、《美麗》各版、《無言劇》各版、《純色》、《惡童》。

鍾長宏

台灣製造,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。編舞作品:驫舞劇場小新肝計畫-《今日芭蕾芭蕾》及《夏日舞廳2018》。演出作品:2018年松菸Lab新主藝《動量的條件》、2016年驫舞劇場《速度》亞洲巡演。舞團經歷:2018年美國 State Street Ballet 獨舞者、2017年希臘國家歌劇院 Greek National Opera 群舞舞者。

林文中

生於台北,旅美十年並曾加入世界著名的比爾提.瓊斯舞團,美國舞蹈雜誌稱其「無比的力量與控制能力」。2008年創立林文中舞團,陸續發表《小》、《南管》與《流體》等系列作品。其舞作《長河》榮獲第十三屆台新藝術獎年度作品,並於2015年獲選為表演藝術雜誌年度人物。林文中最後一次上台是2019年1月在杜拜的亞洲當代藝術週,現職為熱衷園藝的大學老師。

顏鳳曦

自小因嚴重氣喘,醫生建議學跳舞,從此愛上舞蹈並熱愛創作與教學。美國加州藝術學院舞蹈藝術碩士與學士畢業 (Calarts MFA, BFA),臺灣藝術大學當代視覺博士班進修中。曾受邀參與愛丁堡台灣季、Calarts Dance Ensemble、國家戲劇院20週年慶、亞洲青年編舞營、新點子舞展編舞者等。作品發於歐美與亞洲等地。曾獲 Calarts、ADF、CDF 獎學金。曾受邀與國內外許多團體一同創作與演出,並曾於國內外許多大學或中學任教。現任風乎舞雩舞團藝術總監以及任教於臺南應用科技大學舞蹈系,結婚生子定居南台灣。身為南台灣的舞蹈阿信依然持續進修、耕耘、創作與教學。

余彥芳

中壢客家人,獨立表演、創作、教學者。演出與編創作品曾發表於歐陸、美國、中國與台灣的重要劇院與藝術節。2013-2017年起發起默默計畫,揉和戲劇與舞蹈語言探討在地政治與人文議題,演出地點從地下市場到首都劇場。2017年起與胡雅婷、邱美蘅共同開辦給眾人的長期肢體課程默默工作坊,期許透過藝術行動提升和改善人的生活品質。2017年起回歸獨立藝術家身份活躍於台灣與國際之間,以舞者、演員、創作者、教師的身份穿梭在舞蹈、戲劇與現場展覽等不同形式當中。

陳維寧

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學士,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表演所碩士。是台灣少數活躍於職業舞台上,並專精於阿根廷探戈的藝術工作者。長期與「世紀當代舞團」合作,為其重要的主力創作及表演者。連續兩年作品《禮物之靈》、《荒塚的繁花》獲台新藝術獎提名肯定。2010年榮獲羅曼菲舞蹈獎助金,遠赴布宜諾斯艾利斯學習探戈。從此著迷於中南美洲文化,曾多次停留阿根廷,探戈主要師承 Javier Rodriguez 和已故的 Andrea Misse。表演以細膩優雅著稱又不失熱情與個人風格,近年更於阿根廷探戈世界盃的2012亞洲區東京比賽和 Jiwoon Park 一同榮獲Salon組季軍;於2016Bali「Tango in Paradise 國際探戈節」比賽榮獲冠軍。

楊乃璇

臺北人,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創作所畢業,以科班的訓練為基底,作品有時也結合流行舞蹈元素。因為熱愛不同的表演方式,除了肢體教學和劇場工作,曾短暫擔任過饒舌和搖滾樂團主唱。與同好成立小事製作舞團,目前由十二位舞者和一名設計師共同以「合作社概念」經營,並且成立街頭共學【週一學校】MONDAY SCHOOL,持續經營藝術浸潤與社會溝通。

周書毅

從身體出發,用身體創作與世界溝通的語言。透過舞蹈審視自身生命所見與看不見的社會現象,鏈結身體與環境的關係,不斷探索新媒材與不同領域合作可能,於劇場與生活空間中遊走創作。編舞作品獲國際競賽肯定,亦曾與國內外舞團劇團合作。作品曾發表於紐約秋季舞蹈節、德國杜塞朵夫舞蹈博覽會、英國沙德勒之井劇院、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、埃松省舞蹈平台、香港藝術節、北京舞蹈雙週及台灣國家兩廳院等。2004年與陳武康、蘇威嘉等人共同成立「驫舞劇場」,2011年創立「周先生與舞者們」展開藝術與社會的更多連結。近年專注於亞洲身體語彙的創作探索。

瓦旦・督喜

2012年創辦「TAI身體劇場」,前原舞者團長,參與多次重要台灣原住民傳統文化之田野調查。活躍於當代台灣原住民表演藝術界,於表演、編劇、導演等領域皆有相當質量的作品累積,代表編舞作品《橋下那個跳舞》(2015)、《水路》(2015),榮獲2016年台新藝術獎入圍及提名,其中《橋下那個跳舞》獲得第三屆「Pulima藝術獎」首獎。以傳統祭儀歌舞做為肢體基訓練,從tai(看)與腳譜(乃TAI身體劇場發展出的獨特舞蹈)的基礎發展身體動作。